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初秋炎熱将結束。處暑的到來同時也意味着進入幹支曆申月的下半月。處暑是廿四節氣中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的節氣。

從處暑開始,氣溫逐步走低的趨勢進一步明顯。元吳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将過去,暑氣将結束。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開漁節:處暑是漁業收獲的好時候。中國沿海地區會在處暑時節舉辦“開漁節”,此時魚蝦貝類生長得比較成熟,适合捕撈。
煎藥茶:此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每當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制藥方,然後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對身體頗有好處。
吃鴨子:“七月半鴨,八月半芋”,古人認為農曆七月中旬的鴨子最為肥美營養。處暑這天,老北京人都會去買處暑百合鴨,而江蘇地區,做好鴨子菜要端一碗送給鄰居,正所謂“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處暑後,人體出汗明顯減少,水鹽代謝功能逐漸恢複平衡,進入生理休整階段,機體出現疲憊感,産生“秋乏”。
飲食調理:化解“秋乏”, 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飲食清淡,宜多吃西紅柿、茄子、馬鈴薯、葡萄和梨等食物。
适當運動:秋季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此時中午室外天氣可能仍然炎熱,最好選在早晚進行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