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東升,國旗飄揚
江山同慶,家國同夢
為祖國慶生,
為今朝華夏喝彩
工小商祝祖國母親
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01
國慶由來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即開國盛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最早提出國慶日的,是時任政協委員、民進首席代表馬叙倫先生。
1949年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許廣平委員發言:“馬叙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決議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茲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02
節日意義

國家象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是國家的一種象征,是伴随着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标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功能體現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号召力的具體體現。
基本特征
顯示國家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号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征。
03
國慶活動
閱兵儀式
每逢大慶的時候,在國慶節這一天舉行閱兵儀式,這不僅僅是讓自己國家人民更加了解國家的實力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加國家凝聚力,也是向世界展示了我國的國防力量和民族的團結。
升旗儀式
升國旗,奏國歌。雖然天安廣場的每一天都會舉行升旗儀式,但是在國慶這一天,升旗儀式會格外的隆重莊嚴和盛大。
張燈結彩
我國每逢國慶佳節,各企事業單位都會挂起燈籠或橫幅,用“歡度國慶”等标語來慶祝國慶;廣場上則擺放着标語字樣的盆景和氫氣球,到處張揚中國紅色氣息,既表達了人們心中熾熱而激動的情感,也表達了我們對祖國至死不渝的愛,用歡樂的氣氛中迎接一年一度國慶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