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萄娱乐中長期戰略發展規劃
(2016年——2025年)
(征求意見稿)
站在“十三五”開局的曆史新起點上,為全面提升學校内涵建設水平,瞄準建設特色鮮明、國内一流财經大學目标,實現學校持續發展、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特制訂本規劃。
一、戰略目标
到2025年,把學校建成特色鮮明的财經類教學研究型大學,跻身全國一流财經大學行列。
——培養能夠支持、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本科生教育達到全國一流大學水平,研究生教育取得重大突破和長足發展。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素養、獨立思考與創新精神、精深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廣闊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湧現出一批走在經濟社會發展前端,能夠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拔尖人才。
——建成一批國内一流學科。部分學科平達到國内财經類高校、甚至國内高校領先水平。科研能力和水平達到新層次,部分學科取得在國内外具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性科研成果,科研成果産出質量和影響力在該學科領域保持國内領先,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高。緊密對接國家重大戰略,服務國家和河北重大發展需求,形成一批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端特色智庫團隊。建成一批示範性産學研基地,高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一線。
——建成一支在國内财經類大學具有廣泛影響力和競争力的師資隊伍。有科研和教學等領域的著名“大師”。形成以“長江學者”、“百千萬人才”等高端領軍人才為引領,中年教師及時跟進、年輕教師迅速成長的人才梯隊。擁有一批國家教學名師、省級教學名師。
——國際化辦學水平有質的提升。深層次、寬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發展等與國際充分對接,學校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
——師生共享學校發展成果。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充分滿足師生需要,教師待遇水平和資助學生力度穩步提高。形成以“經貿精神”為核心的文化氛圍,充分激發和凝聚師生對學校的歸屬感、責任感、榮譽感。
——形成教學研究型大學辦學規模。到2025年,專任教師數量達到1500人左右,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比超過70%。全日制本科生規模穩定在18000人左右(不含經濟管理學院),全日制研究生規模達到5000人右,留學生規模達到1000人。
未來十年要堅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主線,夯實師資隊伍建設基礎,發揮學科建設龍頭作用,分“三步走”實現以上戰略目标:
第一步,2016——2018年,全面實施學校綜合改革,以改革人事、财務、教學、科研等管理體制機制和完善選人用人機制為切入點,實現權力重心下移,充分發揮二級學院辦學主體作用。奠定濃厚的幹事創業氛圍,激發幹事創業活力。
第二步,2019——2021年,堅持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根本,以學科專業建設為龍頭,以科技開發與創新為支撐,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立足點,以文化建設為靈魂,以制度建設與創新為保障,提高學校綜合辦學實力。
第三步,2022——2025年,學校綜合辦學實力顯著增強,衡量一流财經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創新能力和服務社會水平等主要指标,進入全國财經類院校一流行列,把學校建成國内學科發展優勢凸顯、人才培養特色鮮明、服務經濟發展成效卓越的國内一流财經大學。
二、戰略方針
為了實現學校未來十年的發展目标,必須堅持“育人為本、改革創新、重點突破、特色發展”的戰略方針。
——育人為本。把培養支持、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德育為先。堅持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
——重點突破。緊緊圍繞“雙一流”建設,科學合理配置資源,集中力量,首要重點解決制約學校發展的人才瓶頸問題。向發展勢頭迅猛、後勁充足、有實力占據國内國際領先地位的學科專業進行政策傾斜、投入傾斜,聚力打造一流學科。
——改革創新。清醒認識學校發展的核心競争力不足的事實,針對體制機制制約學校發展後勁和活力的問題,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步伐,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為學校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特色發展。通過内涵建設推動學校辦學指标達到國内一流财經大學水平,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育人模式、管理模式,努力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自主創新、成果轉化、文化建設與傳承等方面形成特色。
三、戰略舉措
(一)人才強校戰略
1.人才隊伍建設“1531工程”。每年引進1名高水平領軍人物;每年招聘50名國内一流高校全日制博士;每年培養30名校内博士;每年獎勵100名為學校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職工。
2.幹部隊伍建設“5433工程”。通過建立健全幹部能上能下機制,建設一支50歲幹部為引領、40歲幹部為主力、30歲幹部迅速成長的幹部隊伍。每年選派30名幹部進修學習或挂職鍛煉。
(二)創新發展戰略
1.“科研創新領航工程”。以面向國家重大發展需求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為重點,提高科研人員的自主創新、協同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切實提高科研創新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形成政、産、學、研一體化的創新格局。組建若幹高水平研究院和研究中心,為承擔跨學科、跨學院的重大科研項目和科研基地建設創造條件,使之成為國内領先的重要科研基地。與國内外著名科研單位合作,引進一批知名學者在我校設立聯合研究所。建設一支穩定的專職科研隊伍,形成國家級、省部級、校級三級創新團隊。
2.“管理創新驅動工程”。完善大學治理體系,建設現代大學制度。改革創新學校内部治理體制機制。建立學術委員會履行學術權力,采取校院兩級學術管理體制;完善考核制度,加強考核結果運用,建立能上能下、能入能出的幹部選任和人事管理機制,二級單位擁有充分的用人自主權;遵循精細化管理的原則積極推進學校後勤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反應迅速、服務便捷、師生滿意的後勤服務工作體系。
(三)品牌建設戰略
1.“學科專業品牌建設工程”。緊緊圍繞“雙一流”建設,持續加強學科建設。建立學科發展競争機制。大力培育扶植新興學科,推進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之間的交叉與融合,培育适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學科方向,建成一批特點突出、深受社會認可和歡迎、經貿大學獨樹一幟的品牌學科和專業。
2.“特色智庫品牌建設工程”。着力加強特色高端智庫建設,在“大智庫”的基礎上聚焦問題,推進方向精細化。建成一批精準服務經濟發展新常态、精準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級和省級特色智庫,成為領導決策的首選“智囊”。擁有一大批在國内、國際具有廣泛影響力和充分話語權的知名專家學者。
(四)開放辦學戰略
1.“國際交流提質工程”。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學習和研究國外先進的教育思想、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采取引進、消化、吸收的方式,切實提高學校的學科建設水平和教學水平。加大國際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采取靈活、優惠的政策,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外籍學者來我校工作。與國外、境外高水平大學之間的師生互派、交流、交換、訪學成為常态,規模、頻次達到國内一流高校水平。留學生教育在國内财經類大學中處于先進地位。
2.“合作辦學亮點工程”。與京津冀企業開展深入對接,大力推進校企合作辦學。妥善利用社會資源,發揮學科優勢,按照企業具體要求,采取訂單式培養,制定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為企業量身打造所需人才,成為學校直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亮點。
(五)文化育人戰略
1.“固本鑄魂工程”。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保障學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識形态領域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強化師生對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優良的師德師風和學風校風。改革教學管理模式和教育方式方法,通過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學機制,培養具有高度曆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2.“凝神聚力工程”。凝練學校文化精髓,形成特色鮮明的“經貿精神”。通過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多種平台,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國外的優秀文化、深厚的校園文化,全面提高學校文化軟實力。以文化凝聚師生、引導師生、激勵師生、塑造師生。校園文化底蘊更加豐厚,張力更加突顯,影響更加深遠。
(六)發展惠民戰略
學校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師生。積極争取、全面用好用足各項政策,全力提高教師工薪酬水平,教師待遇在省屬骨幹高校位居前列。學生資助力度進一步加大。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教室、學生宿舍、實驗室、辦公用房、教師住房等條件更加改善,充分滿足教學、工作、生活需要。